主要是由病毒引起的疾病
除了流感有特殊的抗病毒藥外,大多是症狀治療
發燒、喉嚨痛使用普拿疼(acetaminophen)或非類固醇類抗發炎藥(NSAIDs)
鼻塞、流鼻水則使用抗組織胺來改善症狀
咳嗽則用鎮咳化痰藥來止咳化痰
而俗稱「美國仙丹」的類固醇,除了抗發炎,還有提振精神的效果
不過長期使用的副作用,可是令許多人敬而遠之
甚至也有病人來診間就會主動說不要開類固醇
坊間許多感冒藥,也都會標榜「不含類固醇」
難道一般感冒(但沒有氣喘或慢性阻塞肺病)使用類固醇,真的不行嗎?
早期的資料顯示沒有好處?
許多醫學生應該都會被教「一般感冒不要使用類固醇」
因為類固醇可能掩飾掉一些真相(尤其是長期症狀的病人)
另外早期的文獻上無法確立好處,例如「Corticosteroids for acute and subacute cough following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: a systematic review」這篇系統性回顧的文章
就篩選了四篇急性(< 3周)和亞急性(< 8周)的咳嗽病人使用吸入型類固醇的研究
結果只有兩篇顯示有好處(下圖紅圈的文章),另外兩篇則沒有好處
所以下了一個「沒有足夠的證據證實類固醇可以改善急性咳嗽」的結論
摘錄自「Corticosteroids for acute and subacute cough following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: a systematic review」 |
大型的隨機研究出現
在2017年4月,JAMA 出現了一篇有力的研究「Effect of Oral Dexamethasone Without Immediate Antibiotics vs Placebo on Acute Sore Throat in Adults: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 」
這個研究總共收案500多人隨機分組,一半有使用口服類固醇,另一半則使用安慰劑
結果發現使用類固醇的那組,在24和48小時後喉嚨痛的症狀有改善
(但只有48小時在統計學上有意義)
若又再分成有無使用抗生素的子分組,兩兩相比則沒有統計學上的意義
另外關於副作用,則是相當少(雖然後續有人質疑副作用交代得不夠詳細)
摘錄自「Effect of Oral Dexamethasone Without Immediate Antibiotics vs Placebo on Acute Sore Throat in Adults: A Randomized Clinical Trial」的圖二 |
而同年8月,就出現了一篇系統性回顧 + 整合分析的文章
把過去有關喉嚨痛使用類固醇的研究統一起來
不但收錄了 JAMA 這篇的2017年的文章,同時也把小朋友的資料合併進來
在 BMJ 這篇「Corticosteroids for treatment of sore throat: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」中,收錄了10篇文章
其中6篇是大人、3篇是小孩、1篇是大人小孩都有
使用的類固醇是 betamethasone 或 dexamethasone,屬於高效力的類固醇
使用方式是單一次針劑或單一次口服(內有研究是分兩天口服)
而使用劑量約等於 prednisolone 60mg 的高劑量
(小朋友依體重計算,最多也就是要吞12顆 prednisolone,噁~~)
修改自「Corticosteroids for treatment of sore throat: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-analysis of randomised trials」表一 |
分析結果發現使用類固醇的病人和沒有使用類固醇的病人相比
覺得24小時喉嚨痛就緩解的病人數有2.2倍;48小時緩解的病人有1.5倍
覺得喉嚨痛開始緩解的平均時間,早了4.8小時
覺得喉嚨痛完全緩解的平均時間,早了11.1小時,且統計學上全部皆有意義
且兩者之間的嚴重副作用沒有太大差異
而文章提到這個系統性研究不能回答的問題
最主要就是「如果感冒好了又再復發喉嚨痛,類固醇是不是有一樣的效用?」
不過,大概也不會有人想做這個研究吧
畢竟用不用類固醇,感冒遲早都會好,只是快慢的問題
結論
由這幾篇研究指出,類固醇在一般感冒並不是不能使用
而是主要由以下幾個條件:
- 使用在咽喉部疼痛,而非咳嗽
- 單次使用高劑量(光是感冒,這實在是很難用下去)
- 用吃的或打的,而不是用吸入性的
- 短期有改善效果,但不建議長期使用 → 只使用在剛感冒的急性期
這將會是醫師是否使用類固醇的重要考量喔
沒有留言:
張貼留言